(资料图)
“你看,这鲜食玉米长得不错,已经有客户跟我联系,问最近是不是能收了。我让他等我电话,最近这几天就能熟了。走,咱们到里面再去看看。”这几天李桂侠一直在特色种养基地忙活着,“晴天可以不来,但是阴天下雨我必须到,不来不放心,这特色种养基地是全村的示范基地,不能出半点差错。”
7月4日上午,在铜山区房村镇八王村特色种养基地见到村党支部书记李桂侠时,她正查看雨后的玉米。
2008年10月李桂侠担任八王村党支部书记时,这里是典型的“三弱”村,产业发展弱、基础设施弱、集体经济弱。上任之初,她就在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亮明了观点:“在我任期内,如果村里没有大发展,我自动辞职,从现在开始,请大家监督我。”
为此,她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,不断固本强基,让战斗堡垒的作用强起来。规范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机制,强化基层民主监督,村内的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都要经党组织研究讨论,让村级各项事务公开透明;开展“亮身份、做表率、树形象”活动,全村党员干部围绕“群众需要什么,就为群众干什么”的目标要求,帮助群众解决困难;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,不断巩固拓展教育成果,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、法纪、廉洁意识。
“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”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“支部领办集体产业、书记领办致富项目、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、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四个领办”党建工程,八王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
2021年,运料河两岸高效农田治理项目给发展注入了新能量,让乡村振兴步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为了让项目顺利开展,李桂侠多次组织村“两委”研究实施方案,召开党员、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解决困难,并实地查看项目落实情况,拉近干群关系,让村民认识到村“两委”是能干事、能成事的一支队伍。为了促进土地流转,她通过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,从思想上改变村民“靠地吃饭”的观念,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,并为村民解答疑问。在她的努力下,全村当年10月流转土地1000亩,土地连成了片,为特色种养打下了基础。
此后村里又成立了霞书安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投入资金160万元,主要种植芹菜、甜瓜、鲜食玉米等,开展特色种养。为抓好管理,她深入种植管理全过程,每天村委会、蔬菜种植基地两点一线。在她的带动下,村“两委”成员个个都成了蔬菜种植技术员。在2022年富民强村项目带动下,八王村又引进豆丹养殖项目,进一步促进了全村经营性收入提升,成为特色种养的拳头产品。
“在特色种养的带动下,我们村集体收入连年增加,从2018年的9.8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60.3万元。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收入,村民每年除了收取每亩1000元的地租外,还能去合作社做工,一天能赚70元的工资,一年还有几千元的劳务收入,仅2022年我们合作社就支出务工费用10万余元。”李桂侠边走边与我们交流着。
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,村里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、文化大礼堂、卫生室等。农家书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政策法规、农业科技等书籍供村民阅读,还开设“小候鸟”图书角,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环境优雅的学习环境。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,村里修建了3座文化休闲广场,安装了各式体育健身器材,为村民休闲、娱乐、健身提供固定场所。为了方便村民晚上出行,村内道路都安装了路灯,户户通工程基本完成。新建公厕6座、户厕改造率达到99%。全村污水管网覆盖。
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我将多学习、多参观,突破传统思维定式,确保发展特色种养精力不转移、劲头不减弱、工作不松懈,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蜜。”李桂侠表示。
关键词:
中新网成都3月30日电 (王鹏 胡宇)四川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(简称九绵高速)平武涪江特大桥主桥30日顺利合龙,标志着九绵高速建设取得
中新网徐州3月30日电(记者 朱志庚 ) 3月30日傍晚,徐州市政府举行本轮疫情以来的第2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。截至3月29日下午3时,本
中新网宿迁3月30日电 (刘林 李小珍)29日,江苏泗洪一女子因家庭琐事跳河轻生,先后路过的3位市民跳入河中接力救人,因体力不济未能